找到相关内容1044篇,用时6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七种觉悟的因素

    paths—贪欲、瞋恚、怯弱和愚痴。人们受四不善道的诱使而作出种种恶行,但是人薹培育舍觉支而达到圆满之后,就能恒常免除这四不善道,还有,他安详的中立,使他对所有众生能够平等的看待。  「业」与「业果」的...

    喜见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162648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净土思想

    一切唯心。“净心为因,净土为果,净众生心得佛土净”。又,从大乘如来藏学看来,净与秽,唯在一心之迷悟。因迷佛与众生平等不二之真性,起惑造业,业果相续,则成各类众生世界。心若悟,则所有一切世界众生业果限量,...

    陈 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3862943.html
  • 神通不是道

    录如下。  行人如果痛感世事无常,生死迅速,深信业果不坏,见轮回过患而发起出离心、菩提心,亟求解脱之道,他就应该知道和认识一切法之根本——平常心。所谓平常心,就是这个不为任何法相所掺杂,不被世间意识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4462947.html
  • 启绝学于再生 显悬壶以济世——太虚大师唯识学思想探微

    大众、分别说、譬喻师的建立业因业果在心心所法的关系,心与种习结成非一非异的融合,完成唯识思想的一面。”“任何学派,没有不承认我们认识的不正确,没有见到真理的全面,或者根本没有认识。佛教的生死轮回,就是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5762986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思想—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服务和谐社会的途径

    佛陀的遗训,佛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。从佛典中可以看到,如《无明罗刹集》卷上云:“能善和谐,造作业果,转轮生死,无有穷已……能如此者,即是众生真善知识。不毁净戒能修禅定,增长觉慧能坏恶趣,得解脱道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663078.html
  • 以梵语文献为中心看禅的起源与流变

    顺应自己的达磨虽死犹荣。  在有为中不追求业果,不计较得失,没有一丝一毫利己之心,“着眼于世界幸福,……做你应该做的事情”。  随其所获皆大满足,超越双昧消除嫉妒,  等同看待成功失败,纵然有为亦不受缚...

    张保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1963118.html
  • 《传心法要》初解

    是本源清净佛,人皆有之,蠢动含灵,与诸佛菩萨,一体不异;只为妄想分别,造种种业果;本佛上实无一物,虚通寂静,明妙安乐而已;深自悟入,直下便是圆满具足,更无所欠。纵使三祇精进修行,历诸地位,及一念证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563223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“二种根本”浅说

    一切幻法。云何而得安立耶?此中取字,即结缚之元,不取即解脱之本。不取二字,即是最简要、最巧妙之下手工夫,亦即前文,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。不随二字,圆顿修法。又即知见无见,无字工夫。又即欲逆生死...

    传 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263823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2)

    过去的业成熟了而已。而所以从前行为潜藏的业种、业果会对她那么有力量,主要和卖酒妇人当时的念头有关,她没能控制念头,反被念头所控制。因此她不应该对猫和猴子生气,而该对自己无明造作出的念头生气,念头才是...痊愈,但由于缺乏必须的药品,只好被迫继续生病下去,很明显地,对那些想得到某些结果却不知道如何著手的人而言,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能指引迷津的人,然后实际上去做才行。  我们所经历的业果,是过去行为设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664249.html
  • 佛法真义

    招感,业果无失故。方言转识本识互为因缘,亦互为增上缘;因缘己显,互增上者:一者八识为前七识增上缘,则必八识现行转识方转故。又八识为俱有依,生起七识;七识为俱有依,生起六识;七为染净依,六为了别依,生起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74464394.html